【 記者李長瀚採訪/黃奐臻整理報導 】
在本屆的舍我文學獎得獎名單上我們赫然發現口傳同學的蹤影,散文組第一名-談吃(口傳二乙黃執中),這次特別訪問到黃執中同學請他分享關於這次參賽動機、文章取材的來源和寫作能力的增進。
關於這次文學獎的參賽動機,黃執中表示是由於平日就有寫作的習慣,再加上同學的推薦與比賽高額的獎金,因此讓他有想投稿的動機。這次的參賽文章「談吃」黃執中說是取材於每天自己生活中吃的經驗與感想;能在這次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黃執中認為是由於他的文章寫作方式和一般文章的結構不太一樣,因此雖然文章中並沒有太華麗的文辭修飾,卻能獲得評審老師的親睞。
對許多人對口傳系的同學有「只會口語表達,不會寫作」的看法,黃執中表示雖然寫作和說話是不同的表達方式,在說話時我們可以有比較多的空間(包括了語言和非語言管道)來表達我們的意思且通常較模糊;而寫作則只有文字的管道,因此在文辭的修飾要更為精練,邏輯的概念與層次要更為清楚,因此黃執中認為如果我們能增進自己的寫作能力,在修辭學貨語言與邏輯這方面的課程多下點功夫,便能破除這個刻板印象。
然而對於要如何增進自己寫作的能力黃執中表示並沒有特別的秘訣,如之前說過要多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與了解不同的表達方式外,就是平日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多多閱讀他人的作品,對於自己的寫作能力是絕對有幫助的。
◎現已成立FB粉絲頁,請按「讚」支持:https://www.facebook.com/SCDEpaper ◎「Change Our 口傳」請將您的想法、看法甚至疑問傳至Email:scdepaper@gmail.com
2003/06/02
[專訪]講阿公的古、唱阿嬤的歌
【 記者李慧君採訪/黃奐臻整理報導】
過去的時光難以再追回,兒時的童謠故事今日何在?是否還在你我的記憶裡依稀飄蕩,或是已隨時代的巨輪消逝在風中?
每一則傳說故事,都隱藏著一個民族古老的的記憶,每一首樸實的歌曲,也同樣記錄著前人的風趣心情。阿公古早的故事,阿嬤輕亮的歌聲,都是我們最寶貴的的寶物。如果我們將這寶物遺忘掉,我們都無可避免的在這世紀與過去的傳統割裂,而我們的下一代也將永遠的失去它。
身為世新人的你,或許對中文系所主辦的母語說唱比賽感到很陌生,因為這項活動至今才舉辦第二屆,但是對於口傳人來說,應該非常熟悉,因為母語說唱比賽第一、二屆的冠軍都是被口傳系抱走,而這次比賽中的歌唱組及故事組的冠軍都是由口傳系包辦,另外觀摩獎(原住民的母語)是由廣電系的同學抱走,由此可知口傳系不但在傳播界嶄露頭角,更在歌唱界大放光彩。
什麼是「母語說唱比賽的活動」呢?顧名思義就是唱出自己本身的母語,其母語不僅限於閩南語,更包括客語、原住民的母語…等,但主要以閩南語和客語為主。每年固定在上學期開學不久舉辦一次,目的是為了繼承漸漸失落的文化傳統,重現母語情境,以其融合傳統與本土的價值,主要分成兩個項目:故事組、歌謠組,表演的方式均為使用母語表達,而且內容必須為來自民間鄉土口述傳統而不是創新制的作品。所謂的創新制是指用R&B、RAP的唱腔來唱「思想起」、「望春風」或其他民間歌謠,必須遵循傳統,也就是你阿嬤、阿公那時代怎麼唱法你就怎麼唱法,故事方面可以自己編故事,但最終要在五分鐘內結束,評分標準為你的流暢度、臺風的好壞,為了重現原景所使用的道具服裝,所用的詞彙是否很道地,像是有沒有使用諺語(例如七月半鴨→不知死活)而非純粹中翻台。評審人員方面,各個都是從事母語與文化工作的專家,例如謝明勳教授(河洛語故事)、何石松教授(客家語諺語)、曾子良教授(河洛語故事)、徐貴榮老師(客家語故事)。
此活動的助理特派人員林靜美小姐表示,這項活動是教育部為了「提昇國語文基礎教育計劃-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本土的融合」而舉辦,為期四年,主要目的是為了提昇學生的國語文能力,因為一般大學生對國語文教育抱持著「營養學分」的錯誤觀念,認為自幼學習中文自今,早已了無新意,難引起高度的學習效果;國、高中時期的國語文總是受至於升學壓力的影響,學生們難以欣賞詩詞意境的優美之處,而現在的多元入學方案,國文試題為了遷就電腦閱卷,改採選擇題的方式,既限制學生的思辨空間,又消弱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成為國語文教育的瓶頸;更何況現在的小學生也已經開始提倡母語教學,所以加強學生們的國語文基礎教育是很重要的。
另外這項計劃只有在世新大學舉辦,因為世新大學本來是以傳播業起家,為了能讓世新人晉身傳播界之後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或是口誤(像是「行頭」應唸「ㄒ一ㄥˊ」頭而非「ㄏㄤˊ」頭)而不自知,一經大眾媒體傳播,導致社會上充斥錯誤及低俗的語文,嚴重混淆是非,於是將這項計劃案交由世新大學中文系主辦,她也表示這項活動至少會辦四屆,若是成效很好還會繼續舉辦下去。
關於母語說唱比賽宣傳的問題,林靜美也說,因為這是協辦的人員常在逢甲大學及世新大學兩邊跑,因此有一些行政上的困擾,一方面也因為剛舉辦不久,有很多事情尚未處理完成,因此在宣傳效果上是有點不好。參加的情況倒是有不少人,大部分都是口傳人來參加,而中文系系秘也說,口傳系很密切注意這項活動,連續兩次來踢館,都把冠軍抱走了。
最後,林小姐說,中文系舉辦的活動不只母語歌唱大賽,還有一些古詩朗誦大賽,更有開班授課教你如何用台語朗誦詩詞,希望口傳系能多多參加這些活動,因為不但能提昇自己的語文方面的能力,更可以和口傳系教授課目相輔相成,例如和別人溝通時,運用一些優美詞句也比較容易說服別別人。
[活動]用你的口,傳達你的自信
【 記者黃鈺婷採訪/黃奐臻整理報導 】
四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口傳週,相較於去年一連串丹斯博士(Dr. Dance)的演講,口傳系學會這次所舉辦的活動和以往不太一樣。系主任黃鈴媚表示,原本她想邀請畢業於口傳系的學長姊回來演講,但是感到缺乏創新,於是想到以座談會方式呈現,然後再安排聽講者上台模擬面試。
第一場座談邀請到news98的企製方詩偉學姊與游梓翔老師來擔任主考官,報名參加的同學非常踴躍。面試之後,方詩偉學姊提到眼睛直視著主考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代表自信與專業性,還有對這方面的資訊要充分了解,才可以應付主考官的問題,而且她發現每個人在短時間內無法發揮出個人特質,因此很難與其他競爭者分出高下;游梓翔老師也提到事先準備可以看出你的專業性,還有在使用字詞方面要適當,不宜太過直接,最後在結尾方面要特殊,讓主考官對自己印象深刻。
第二場邀請到的是台灣電通資深企劃吳鄭賢學長與愛彼錶經銷經理王若蕾學姊,王學姊說公關的特質必須具備溝通及協調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清楚地表達訊息,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臨場反應更顯得重要,所以,邏輯思維必須清晰,才能進退應對得當,在增加自我推銷時可帶自己相關的作品,還有外文能力必須要有一定的程度以上,尤其是英文。因此,面試前必須先有所準備,才能從容不迫;吳學長說要從事廣告行業本身必須具有三種特質,第一:曾經要當過幹部,具有領導能力的經驗。第二:時間有彈性,無準時下班的作息。第三:會賭博,因為表示你有勇氣接受挑戰,有自我想法可以判定決策。只有上述這些條件還不夠,要表現出自己的特質及關心時事對生活週遭有何感觸,這樣才能看到你的思路是否清楚與感受想法的過程,所以,廣告業要求的是如何把你的想法呈現在現實社會,讓別人有同樣的感受,進而接受你的概念。
第三場邀請到的是TVBS資深記者蔡佑吉學長及溫偉群老師,蔡佑吉學長提出幾點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眼神不能飄移;其次,內涵性不夠,顯得不夠專業,就算沒內容也要硬掰,要懂得運用資料;第三,面試要講適當的謊言,表現出自身的強烈企圖心;最後,面試時態度要從容不迫,說話要流暢要具體性,才能留給評審印象。溫偉群老師也提到面試時最重要的是要表現出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具有相當的自信心及專業性;其次是本身給評審一種很謙虛、配合度高、肯吃苦耐勞的態度。只要具備以上條件,相信面試這道關卡對你而言將是輕而易舉的。
[活動]口傳啦啦Go Winner!!
[記者彭允葳採訪/黃奐臻整理報導]
此屆訓練大一成員的幹部有:負責舞蹈指導的羅心妤、白幸玉;負責特技指導的甘博文、王文琪、陳藝方;音樂的挑選與銜接的高涵怡;陳靜苑則協助指導口傳係向來引以自豪的舞蹈及笑容;陳靜怡、黃孜蓉則處理練習的出缺席和聯絡等事務;王傳文及莊詠萍負責財務等事項;楊靜怡負責練習檢討會的會議記錄;吳多邦帶領學弟妹的精神口號;廖英志則負責拍照紀錄啦啦隊的練習畫面。而其他幹部則從旁協助啦啦隊的各項事務。由於本年度的大一的男生人數不足,於是訓練了兩組女生底層,且加入了一些大二同學,期望藉此加強實力。
回溯口傳啦啦的歷史,從第四屆開始舉辦啦啦隊比賽到現在,啦啦隊的形式由「大會舞時代」到著重特技的「競技啦啦隊」,口傳一直扮演著開創的角色。當其他的系還在跳大會舞時,口傳即開始邁向競技啦啦隊之路。而在第六屆中,口傳啦啦特有的傳統「幹部」、「啦啦遊」和「感恩之夜」,還有「累!但是我們不怕累;苦!但是我們不怕苦。」、「剛猛有力帶笑容」這幾句精神口號都是在該屆誕生。此外,世新校隊的編排精神—「舞蹈求炫,特技求穩」,也是口傳的基本策略。而去年校慶的比賽中,口傳以「氣勢」贏得了啦啦隊比賽冠軍,險勝實力相當的廣電系,爲口傳啦啦創造新的巔峰。而口傳在去年冠軍的名聲之下,其他系都以口傳為最大的競爭對手。
而本次的啦啦隊賽事已於五月四日順利演出。帶著系上同學們的祝福,再加上屬於自身的勤奮練習之後,順利拿下本屆第一名,完成二連霸,再創造口傳的新巔峰, Go bears !! Go winner!!
[專題]平面媒體寫作專欄 〈一〉
[撰寫:王詩樺 修改:馬國光老師]
語意不明
怎麼可以忙中有錯?
「忙中有錯」伊於胡底?
如果人人忙中都有錯?
忙中有錯的代價
台北縣的北城醫院前鎮陣子發生了一起令人驚心的打錯藥事件,將「鬆弛劑」(麻醉藥)誤認為疫苗而施打於七名健康的新生兒,其中一名不幸死亡,另外六名在搶救後繼續觀察。在媒體報導中指稱,誤打藥劑的原因之一是護士「忙中有錯」。以下可以另起一段。
假如「忙中有錯」都可以成為一個悲劇的主因之一,那麼我們就不免必須質疑的是:什麼樣的人可以「忙中有錯」?又什麼樣的人不應該「忙中有錯」?以上是本文的主題,就是一行也可以。以上的一段話,如果寫成:「忙中有錯可能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就會周延一點。類此的觀點就是要提醒學生,想問題得盡可能的周延一點。
我們應該要先了解「不能」和「不應該」是不一樣的,我們可能忙中有錯,但是在某種情況下我們就不應該忙中有錯。上街買東西可以因為百忙中而買錯東西或是找錯錢,大不了再跑一趟或是自認倒楣;上班可以因為太忙而錯打一份公文或誤了一些事情,最壞頂多被炒魷魚回家吃自己,這都是可以容忍的能犯的忙中有錯。可見有的忙中有錯也許是可以容忍的。
但是,如果今天國防部長要發射核能飛彈,忙中有錯而把off看成on,則將發生世界的恐慌;如果敵軍和我軍打仗,我方錯把國人當成敵軍轟炸,就如同當年美伊戰爭時,美軍轟炸波斯灣,結果發現陣亡的美國軍人都是被自己人打死的,也不應該。核能電廠的工作更是不應該忙中有錯,它的危險性足以造成全台灣人的性命安危。1995年蘇聯的車諾比爾事件在發生災變之後,為數237位職業工作者,因輻射曝露引發臨床上之併發症而住院,經診斷有134例屬於急性輻射之確定效應,有28人在最初三個月內死於輻射傷害。事故10年間,受輻射響地區小孩甲狀腺癌的明顯增加,至1995年底,共發現約800例的15歲以下兒童甲狀腺癌病例,這個數據至今還在增加當中。很明顯的,「忙中有錯」並不是每一個人的都有的權利。
以上的一段,要把實際上的例證先說出來,一件一件講明白,不作模稜兩可的語詞,也不怎輕微容忍的語詞。
然而,在不應該忙中有錯的前提下,我們如何避免人為的疏失?回到打錯針的北城醫院來看,首先他們對於醫藥與疫苗的管理就出現失當,此兩種藥功能相差甚遠,本來就不應該放在一起且持續好幾星期。再來,護士取藥的方便性,容許了護士忙中有錯的機會。基於這兩個藥品管理制度上的疏失,為避免忙中有錯再度釀出悲劇,北城醫院應該規劃一個院方領藥區,在醫生護士領取藥品時,多方管制,增加閘門,提高用藥的門檻,做有效的把關動作,如此,即可避免一次的疏失造成犯錯,也可以將醫院的藥品管理做到清楚分類與規劃。這一段對於問題的來由指是由於管理的問題所致,只是,這侶看法還可以說得更細一些,也就是更要追問何會形成這樣的理制度?步步逼問,力道就更足些。
醫院和診所的存在都是為了醫治病人,照顧病人,所以它本來就是一個不容許出錯的地方。在遺憾之中後我們必須要知道以上的句子不免有教訓讀者的意味,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地方的有人是絕對沒有權利說「忙中有錯」的,就像是醫院裡的護士和醫生。
已有了前面的陳述,就可以另外的幾種不得忙中有錯的行也說一說作為結論。
總評:對問題的設想還可以更加的深入一些。要想到從深思中發現一般的看法中沒有的那一面。相對的說,如果發現自已的想法與他人沒有什麼兩樣,也極可能表示了自已的看法還沒有成為一評論的分量。
[專題]平面媒體寫作專欄 〈二〉
[撰寫:徐韻茹 修改:馬國光老師]
教改,叫了就改?
題目有吸引力,但是可能對於作品的說明性太弱
從「廢除聯考」、「多元入學方案」到「九年一貫」,(這就是我們的教改嗎?)這一句可刪其中每一項改革,無不牽動學生、家長、教師、教育行政人員的生涯規劃,(乃至日常作息的巨大改變。)可刪這些可能都是主導政策規劃的學者與官員無法想像的。以上加了可能兩字,因為在這個論題中,不必要讓所有的教育人員都受到責備。我們要常常注意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今天問題的重點不是「反教改」,更不是要走回頭路,而是從已經啟動的改革中,找出問題、發覺盲點,能修正的就儘快修正,已證明不可行的就應當另謀出路。(畢竟走到這一步,選擇漸進調整的方式,恐怕是造成傷害最小的方式。)以上的這一段話,可以說得詳細一點,由於這是很有爭議的論點,有的人,以為可以全面停止教改,有的人卻認為可以慢慢修正。
就「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規範來看,在社會領域課程中,除了國小五、六年級課程綱要中提到應教「台灣史」外,國中課程則強調以中國大陸、亞洲及世界等他國史地環境為主。但是使得現有的「認識台灣」教材自國中課程綱要中消失不見?導致書商與國中教師深感疑惑,國中課程教材到底要不要編入台灣部分內容,出現各方解讀不一的窘狀。以上說得就比較清楚,那是由於舉出了實證。
兩段間的連接有點問題,好像沒有那麼必然的關連。看來是另起了一頭,當然不是不可以,卻應是在把前面的作了充分說明之後才行。
在聽到了原作者的脫明之後,在此有一個提醒:只寫自已有把握的題材,如果要有充分的把握,就要讀得多些。
再就「社會」領域暫行綱要的能力指標來看,指標包括「了解居住城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認識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從演變與革命的觀點,分析歷史的變遷」、「權力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形態等互相影響」、「對科技運用所產生的問題,提出促進立法與監督執法的策略與行動」、「了解道德、藝術、宗教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與行為」……等能力指標。這些指標幾乎可以以專書闡述,而且其中還涉及歷史觀的判斷,對於國中小學的學生根本太難。
就是以上的這一段,就可以充普發揮成為一篇很有分量的評論。作者不要把頭緒展開的太多,以致於沒有任何一個論點說得清楚。這是大部分的同學的問題。
教育部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代表也坦承此處最好註明出處,因為這可能連接到一個重要的論點。,社會領域能力指標出現各方解讀不一的狀況,調查發現,目前小一的社會領域教科書就普遍出現與能力指標預定目標差距過大的問題,各家版本符合度僅再三成到四成六左右,在在顯示課程能力指標有超過半數根本沒有被正確轉化為教學目標,相對可能會造成教學和考試評量都無法落實課程綱要預定的指標,成為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最大問題。以上的說明就比較清楚,也沒有用去太多的篇幅,以後在如此的技巧上可以繼續掌握。
如果有好幾個論點在這一篇主題中,就可以考慮的條陳方式說明。如1,2 ,3 …
不僅是社會領域課程有疑慮,國內英語教育也出現雙峰現象。台大外文系主任廖咸浩表示目前民編版英文教科書難度大多偏高,在什麼地方讀到他的意見?只適用資質高的學生,英文教育走向「菁英主義」,難怪資質低的學生會放棄英文。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也提出質疑說:「出版前難道沒有先試用或實驗嗎?」教科書這麼難,教育部長知不知道?如果知道,為什麼能通過審核?在書上蓋大印?現在的英文教育是「從台北看台灣」,政府官員簡直不知民間疾苦。
以上的段落中其包括了至少兩點,1,菁英主義的問題。2,事前檢驗的問題。可以說得更細。其實,我已在這一篇作品中找出了好幾個論點,也都可以單獨成篇,只是,塞在這一篇裡就顯得擁擠。
以下的段落又像是另起一頭。
而訪間隨處可見「雙語」或「全美語」幼稚園,家長歇斯底里地逼學齡前小孩子學英文,簡直是本末倒置少用情緒性字眼。小孩子第一個學習的語言會形塑為文化,第二個學的語言會成為工具。現在的小朋友先學會英文,在學會國語和母語,明顯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要這些小朋友以後如何認同台灣。以上好像成了語言學的討論。此段可刪。
而數學課程亦是,從大倡「建構式數學」到「九年一貫已廢除建構式數學」。要知道課程的更動,牽動到師資結構的調適;教材的更動,牽動整個教科書生產機制的變動;而成績評量與入學方式的更動,也涉及整個教育行政配套的相應更動。其中每個環節莫不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而學者與高官在制定這些政策時怎能不高瞻遠矚,而不是叫改就改。
教科書的變革意味著教育內容的變革,要看形塑怎樣的國民。其前提是國家目標作為前提的文化目標,而不是僅僅只是官方制定而民間遵從,亦不是民間反彈政府就照單全收。民間版教科書就像解除戒嚴、開放媒體後,被異化的社會所呈現的傳播污染。眾所詬病的是商業化取代了官方控制,教育並沒有進步。以上面的這一句話而論,就可以成為一段討論的文章,只是需要更多的申論,當然也就牽連到更多的資訊。但是,要改善的是傳播污染和商業化的社會病變,就必須尋找病根所在,以符合發展需要。
教改已上路,今天關注的重點不能再是要不要恢復聯考,或是不斷誇大教改的缺失,而是怎樣面對改革過程中的陣痛,對症下藥解決問題。也不是盲從其他國家的政策,亦不是像無頭蒼蠅一般追隨來自四面八方的民意。而是要找對問題,正視問題癥結點的所在,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寫評論作品不是有很多資料就會很好,而是要有想法,我們當然歡迎考證詳實,但也不可尾大不掉。資料只是證實論點之用,而非堆砌之用。要格外注意有沒有在一篇作品中容納了太多的論點!
*紅色字樣為馬國光老師修改、註解之部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