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已成立FB粉絲頁,請按「讚」支持:https://www.facebook.com/SCDEpaper ◎「Change Our 口傳」請將您的想法、看法甚至疑問傳至Email:scdepaper@gmail.com
2002/07/06
[專訪]專訪學生會會長- 黃柏凱
【 記者吳多邦採訪報導 】
世新大學第二屆學生會正副會長, 於五月二十二日選舉後,正式誕生。雖然過程中,發生小小的烏龍,但仍不影響選舉的結果。在這次的選舉中,曾經擔任口傳系學會副會長的黃柏凱和蕭羽廷,以一千多票,占全校超過百分之十的選票,成為第二屆學生會正副會會長。在此,專訪當選會長的黃柏凱,請他談一談當選後心得,及未來的展望。
黃柏凱表示,過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學生會總是給人負面的印象 多於正面的。然而,這刻板印象將隨他們的上任而有所改變。去年學生會正副會長主要因為財務問題無法得到妥善的解決,而選擇辭職一途,當時學校便在這樣情況下進行補選。但由於經費來源持續吃緊,補選後的學生會只能用「慘淡」兩字來形容,自然活動舉辦的少,也令人對他們的表現略為失望。黃柏凱指出,為了解決金錢方面的問題,未來學生會將嘗試以積極找尋贊助廠商及努力向大一新生收取費用兩種方式來改善財務的問題。另一方面,他也期望監督學生會用錢的單位-學生議會,能以較理性的態度來通過每一筆錢的支出,而不是以阻撓的方式 。否則,反而會造成學生會運作上的困難。
其次,為了使大家更注意學生會的各項訊息,學生會現階段的首要工作就是打開知名度。黃柏凱指出,學生會將會利用宣傳的方式,透過舉辦活動來重拾學生會的人氣,讓更多人知道學生會是有在用心的辦好每一項活動,也有在做事,而不只是空有其名。
至於,投票時發生的混亂情形,黃柏凱表示,那是由於當天中文系系學會會長也和學生會會長一起舉行,中文系學會太過於熱情,才會發生失控的場面。
或許,許多人會好奇,原本擔任口傳系系學會會長的蕭羽廷,和擔任副會長的黃柏凱,怎麼會在學生會中角色互換?黃柏凱指出,是因為蕭羽廷在系學會中已經承擔不少壓力,因此二人決定互換職位,讓蕭羽廷藉此機會好好的喘口氣,也趁機讓黃柏凱有更多磨練的機會。身為口傳系的我們為他們加油吧!
[宣傳]接近-「產業電子化學程」
【記者黃奐臻 張葳採訪/呂美雲整理報導】
除了教育學程外,如今同學們又多了一項新選擇-「產業(或企業)電子化學程」,這個學程的設置,主要為了使同學可以學習到資訊科技….等的相關知識與技術,以因應產業電子化時代的來臨(尤其是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的發展)。
其中學到的相關知識,將有助於我們應用新一代的企業資訊應用系統,來改善企業內與企業間的作業流程,以提高組織整體的競爭力。除此之外,傳統企業為求未來的競爭優勢時,「產業(或企業)電子化」也是必然要走的方向,對其人才的需求,更遠大於一般的電子商務人才。因此,產業電子化學程集合全校有這方面專長的老師,提供彈性的課程設計,讓同學自由修習有興趣的課程,使同學在本科系的專業之外,有獲得產業電子化相關知識與技術的機會。修畢一定學分數(至少20學分)的同學,學程會發給證明書。
其主要課程分為三大類:
管理基礎課程
|
管理學
|
企業概論
|
行銷管理
|
生產與作業管理
|
人力資源管理
|
財務管理
|
資訊管理
|
→以上課程至少選兩門,但學程暫時不開課,依各系規定,選修各系相關課程。
|
資訊基礎課程
| ||
計算機概論
| ||
程式設計與應用
| ||
系統分析與設計
| ||
資訊庫管理
| ||
企業資料通訊
| ||
網路管理實務
| ||
→以上課程至少選兩門,但學程暫時不開課,依各系規定,選修各系相關課程。
| ||
※ 如果以上課程已經修過了!如計算機概論,可以抵免學分,如果課程名稱類似,同學也可以直接向學程詢問,看符不符合抵免學分的要求。
※ 以上兩類課程不用繳交學分費。
| ||
產業電子化核心程
|
學分數
|
授課老師
|
企業應用整合(EAI)
|
0/3
|
電子計算機中心陳育亮副教授
|
企業資源規劃(ERP)
|
0/3
|
資訊管理學系李坤清副教授
|
供應鏈管理(SCM)
|
0/3
|
資訊管理學系鄒慶士副教授
|
顧客關係管理(CRM)
|
0/3
|
傳播管理學系方之光副教授
|
電子商務之經營模式
|
3/0
|
資訊管理學系張緯良副教授
|
知識管理(KM)
|
3/0
|
資訊傳播學系賴鼎銘教授
|
○網站規劃與建置
|
3/0
|
行政管理學系黃朝盟助理教授
|
產業分析
|
3/0
|
經濟學系田弘華助理教授
|
→至少修習四門課程,每年會重新修訂課程內容一次。
→這部分的課程則另需繳費,每一學分費1310元整(所以,如果一門課為3學分,則要繳交3930元整)。
→課程前有’’○”符號,需繳交實習費。
|
整個課程設計符合現代的趨勢與需求,同學若有興趣或想培養除本系專業知識外的第二專長,不妨去接觸、嘗試看看,這樣不但可以吸收新知,亦有助於增加未來的就業競爭力。
[活動]排課意見大調查 報給你知
由於部分同學反應系上在三、四年級的課程安排比重上,明顯比二年級時繁重,並有大四同學反應,由於校內課業的繁忙,時常沒有多餘的時間準備研究所應考的科目,或是做畢業後的生涯規劃。
針對這樣的情形,在本學期結束前,電子報做了一個試探性質的問卷調查,對象為本系三、四年級的學生,共發出125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12份,無效問卷13份。主要內容著重於系上三年級與四年級的排課方式,希望了解系上同學對於課程配置的意見,並將意見提供系上老師,作為新學期的排課參考。以下是問卷調查結果。
先就現有課程的安排討論。以必修而言,三年級上下學期共有語言與邏輯、傳播理論、量化研究方法、辯論學、質化研究方法、組織傳播;四年級上下學期共有談判理論與策略、口語傳播專題研究、口傳經典選讀、人際勸服。平均而言一學期必修學分大約在6~8學分左右,其實並不算多,不過在課程的內容上,幾乎每一科都是需要花費許多心力去閱讀或準備。在112份有效問卷中,對於「整體而言,與大二的課程比較起來,您覺得大三的課程?」有71%的同學回答「過於繁重」、4%的同學回答「較重」、而有18%的同學回答「一樣重」、最後有7%的同學「沒感覺」;而單就四年級的課程而言,也有51%的四年級同學,認為「過於繁重」。可以看出有超過半數的同學,認為三、四年級的課程與二年級比較起來,仍舊有落差。
對於這樣的情形,我們希望能夠找出一個改善方案,因此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在問到「若可以變動課程,你希望的變動方式為?」回答「刪除某些不必要的課程,並多加一些新課程」有13%、選擇「將某一科目移至其他年級」有38%、而「增加某些科目時數,將一學期改為全學年」有17%、認為「維持原有課程」的有27%、其他方式有5%。由此我們發現,多數的同學認為在課程的配置上,可以做一些調動或調整,某些在三、四年級的課可以調到二、三年級先上,至於調動哪些課比較好呢?我們有更深入的調查。
就選擇「將某一科目移至其他年級」的同學,我們進一步詢問他們認為適合調動的科目,「適合調到大二的課」最多人選擇「傳播理論」,有12%,其次是「辯論學」與「組織傳播」,皆有8%;而在「適合調到大三的課」,四年級的同學認為最適合的是「人際勸服」與「談判理論與策略」,有14%的大四同學選擇。對於「增加某些科目時數,將一學期改為全學年」,有8%的同學認為應該將「傳播理論」增長為一學年的課程,其次是將「質化與量化合併為一學年的課程」有4%的同學贊成。
此外,在問到「若時間允許,你希望能再上一次的科目是?」有5%的同學認為是「傳播理論」、「辯論學」、「說服理論」,主要的因素為「認為學習的時間太短,學習不夠完全」、「對升學有幫助」與「課程有趣」。最後,當問到四年級同學「整體而言,你認為系上四年的課程中,較不足夠的方面是?」有55%的同學認為是「新聞寫作」的課程,其次是10%的「邏輯思考」課程。
整體而言,對於系上課程的內容,同學並沒有太大的意見,主要的問題在於課程的排列配置上,二年級與三、四年級的落差太大,造成一段時間的不適應。若是遇到學期較短時,老師們趕課,學生也容易吸收不完全,且在課業的壓力上也倍增許多,因此普遍皆反應,系上在排課上應有所改變調整。
關於以上的問題,系主任在了解後表示,系上要更動課程不是主任或系上老師能夠自己決定,必須呈報到教務處,經過學校教務處的同意,不如同學想像中容易,因此若要更動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評估。不過,同學的意見,會在系務會議中提出,作為課程安排的參考。
[活動]口傳人的另一片天-口譯人員
【記者李慧君採訪/呂美雲整理報導】
口傳系歡度十週年慶剛剛落幕,在「蕭宗讓講座」中,邀請到傳播界權威---法蘭克丹斯博士(Frank E. X.Dance)作一連串的演講,其中在國父紀念堂的演講中,請到口傳系專任老師---葉蓉慧老師和沈錦惠老師作為口譯人員,在翻譯的過程中,讓我們了解身為口譯人員的重要性,因此特地採訪曾為口傳系兼任老師---張同瑩老師,一解大家對於口譯人員的模糊焦距。
張同瑩老師,現為新聞系兼任老師,從事口譯工作長達十年之久,其中經歷過無數的翻譯工作,最先開始從事筆譯方面的工作,步入正軌後才開始接觸大大小小的口譯工作。
之前口傳系系主任為戴晨志老師時,她曾經在口傳系開過基礎口譯和高級口譯的課程,目的是為了訓練同學將聽力轉換成口譯的能力,但流於選課同學過少,因此課程無法順利開成。
張同瑩老師表示,口譯分成四種(1)陪同口譯:像是陪同參訪,或是外出商務時,請隨行人員作一翻譯。(2)會議口譯:像是內部的公司訓練員工,請一些外國專業人員作演講。(3)逐步口譯(4)同步口譯:通常由兩位口譯員擔任,約二十分鐘換手,才能在密集的流程中,保持專注與翻譯品質。
就同步口譯來說,可以是任何語言的組合,在台灣市場需求最大的是中英組,其次為中日組。其次才需要例如中韓組、中法組。以英翻中或中翻英的情況,身為口譯人員最重要的訓練就是掌握對句型結構的了解,也就是對於主詞、動詞、受詞、介係詞等,掌握在中英句型結構的轉換,其中分三階段,可分為簡單句、複合句、長句、三個階段練習。
張同瑩老師表示,身為口譯人員最重要必須先將句型結構清楚了解,這樣不論聽到何種句子,都很容易將各句型轉換為中文結構。當句型結構都充分了解時,接下來聽力的速度就會慢慢增加,再來就是考慮到口音的問題,一些母語非英語系的國家,通常都會帶有獨特的口音,像是日本、非洲、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口音的影響很大,這時候身為口譯人員就必須克服口音。張同瑩老師認為,其實只要句型結構訓練到一定程度時,要辨別口音不是很難,因為英文句型的結構具備一定的形式,只要將句型拆解得當,多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中文能力也是要具備的,只要將句型結構掌握住,翻譯不是件難事。
對於翻譯事前的準備工作,張同瑩老師認為,必須先做好功課。對於演講的內容要先查資料,制定詞彙表,和主辦單位做有效的溝通,必要時可向主辦單位要求援助。原則上一場大型的演講,會在1~2月之前安排好口譯人員,這時候主辦單位也會提供演講者的題目及內容,而身為口譯人員必須要做的事 ,就是了解主講人過去背景以及相關的內容資料。張同瑩老師表示,現在網路發達,資源管道多,要查資料不是難事,再來就是對於內容上有些關鍵字(專有名詞)列一張詞彙表,這些大部分主辦單位會提供,像是一些行話或是例如台灣稱滑鼠而大陸稱鼠標等等不一樣的翻譯,當這兩樣事前工作準備好時,就可和主辦單位聯繫,或是和主講人安排在正式會議前溝通一下,這樣在正式翻譯的會場時才不至於會有問題發生。
針對口譯時是否會發生聽不懂的情況,張同瑩老師表示,不能說沒有,但是會盡量避免,這也就是為何在同步口譯時會安排兩位翻譯人員,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一般是主講人舉的例子是之前沒溝通過的,在逐步口譯時,可以請講者再講一遍,但是在同步口譯時,就只有臨場應變,或者有另一位口譯員支援接手。因為來演講的人的目的就是要讓觀眾聽懂,但是口譯人員不能把聽不懂當作是無法克服的障礙,或者得過且過的藉口,所以之前的準備工作是很重要的。
張同瑩老師不贊同用「成功」來說明所有口譯工作的目標,因為這會對口譯工作者的成功造成混淆,翻譯的情況有很多種,有的是教育的功能,有的是以激勵參加者為目的,有的是談判的場合。在高科技的產業的演講,所謂翻譯翻的好,與直銷商大會翻的好,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功能。身為翻譯人員,應該要秉持著謙虛的心來做任何事,這樣才不會被虛名遮蔽,誰敢保證這一場翻譯的很成功,下一場也會又同樣的結果呢?
談到口譯人員是否會跟著講者的情緒做很大的起伏,照理說是不會的,必須要看場合,考量觀眾對於資訊承載的程度,如果是具有教育性質的,就必須理性一點,如果是直銷商大會,就要活潑一點不要太死板,但是一直跟著主講者大聲嘶喊到會議結束,是一種傷身的舉動,而且沒有必要,重要的是跟者主講人的速度作起伏。另外會不會在只有相關的專業人士的場合作翻譯,會給觀眾一種你不了解的感覺,張同瑩老師表示,這種會議就需要事前特別用功準備,對此一情形有利也有弊,但是有利的一點就是觀眾的知識程度齊一,或是一些專有名詞就不需要再翻譯,像是IBM、WTO、APEC等都不必再翻譯成中文名字。
翻譯人員也是要具有職業道德,對客戶的承諾必須要遵守,契約上不可洩漏秘密就必須保守秘密,或是不搶同伴的顧客群,因為口譯工作這行業,仍是單打獨鬥的行業,必須大家合力協助。
最後張同瑩老師談到身為口譯人員最大的收穫是語文能力會比別人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藉此一行業,接觸不同的人,開拓自己的人生。
想踏進口譯這個行業嗎?現在我國的制度尚未有國家考試才具有口譯人員的資格,只要你有受過相關的課程訓練、將文法訓練的非常棒,或是修習一些相關課程,像是輔大、台大、師大都有設置口譯訓練的課程,如果你有興趣,也歡迎你一同加入口譯人員的行列。
[專訪]口傳喜訊齊分享 專訪劉文英老師
【 記者王美淳採訪/呂美雲 整理報導 】
最近口傳人所關心 的一則消息為,系上劉文英老師即將於這學期結束,邁向人生的另一個新旅程----婚姻。對於這個消息,很多同學其實都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況,因此,本次電子報特地為大家採訪到劉文英老師,希望讓大家能一起分享喜悅。
劉文英老師的結婚對象是捷克裔的美國人,現職為大學教授,在美國的南加大(UFC)數學系教書,目前住在洛杉磯。問及他們二人認識的經過,劉文英老師表示,是在美國密西根州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認識,因此,認識已有七、八年。劉文英老師表示,他們的婚禮大約會於七月中在台灣舉行,婚禮過後她並不會馬上出國,由於口傳系在下個學期要搬到立報的傳播大樓,屆時每個老師都要搬東西,再加上她還有一些事情尚未處理完,因此,最快也要等到九月初才有可能出國。 問及婚後的計劃,劉文英老師表示,婚後是不是會定居在美國還不一定,目前唯一比較確定的是,她的先生在南加大擔任教職的工作尚有一年的合約(到明年六月),因此,未來的一年確定會和先生一起住在美國。在工作方面,由於劉文英老師沒有美國的工作簽證(按照一般的說法,必須先取得綠卡才能有工作簽證),因此目前不能找工作,然而,她已經接了口傳系相關教科書的翻譯工作,再加上她個人還有一些研究尚未完成,所以,大部分的時間可能會花在這兩件事情上。問及婚後有沒有計劃要生小孩,劉文英老師則說,目前沒有特別的計劃,再看看吧。
劉文英老師表示,她尚未與她先生討論過一年後的動向,一切要等他的工作結束後,再討論要繼續在美國找工作還是回台灣找。此外,如果有可能,她不願意放棄在口傳系任教的這份工作,而目前她是向學校請假一年,有點像留職停薪的狀態,好比一般的公司一樣,如果員工有特別的事情,在公司可以允許的狀況下,就可以讓員工請假,至於一年之後,則要看學校及老師雙方面的狀況再作決定,但原則上,她還是希望能回來教書、做研究。
談及口傳系令她印象深刻的地方,劉文英老師表示,由於她喜歡新奇有趣的事情,而口傳系無論在台灣或亞洲都是一個全新的科系,這一點讓她覺得很有趣;再加上口傳系所教的是人際溝通的技巧,而這個部分一直是過去人們不太願意提到(尤其對於台灣社會而言),然而卻是十分重要的東西,對她而言,這些都是有趣的挑戰。至於對口傳系學生的印象,她感覺口傳系每一屆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特質,可能是她在系上任教的時間還不夠長,因此還無法歸納出其共通點;若要與其他科系作比較,她表示,口傳系學生與其他傳播科系學生是有不同的,然而她亦無法作出具體的比較。
對於劉文英老師未來一年將不會在口傳系任教一事,有部分的學生表示覺得可惜,因為劉老師的上課風格十分生動有趣。關於這點,劉文英老師認為,同學們能認同她呈現課程的方式,她很感謝,然而,未來會有兩位新老師進來口傳系,而新老師也會有他們獨特的風格。若以「吃東西」來作比喻,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菜色都會有其不同的特色,如果同學們要做一個嚐遍天下美食的老饕,就應該各地的美食都嚐上一嚐,如此才能互相截長補短,用以補足自己經驗的不足,如果每天都吃同一種菜,或是一輩子只吃過一種菜,那也很沒意思。因此,她認為,對同學而言,這不啻為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藉此跟不同的老師學習不同的方式,這也是在大學的學習裡面最有趣的功課之一。
最後,劉文英老師指出,她認為大學這幾年是人一生中最能自主學習的時刻,所以同學們千萬不要浪費大學生活。無論你想玩樂、打工賺錢或是考研究所......等,每個人的目標可能不同,但都要盡力去追求,畢竟這四年是人類學習能力最強的時間,千萬不要輕易浪費。然而,劉老師亦強調,追求自己的目標是很好,但切記不可輕易放棄學校的學位,二者之間,同學必須好好拿捏才是。
劉文英老師的暫時離開,許多同學都深感不捨及可惜,但正如劉文英老師所說,「可以藉此跟不同的老師學習不同的方式,這也是在大學的學習裡面最有趣的功課之一。」同樣的,我們也深深祝福劉文英老師,在未來的人生中過的更好。
[活動]組織發言人 制勝之道
【 記者黃奐臻採訪/呂美雲整理報導】
本期電子報為各位介紹法蘭克丹斯博士(Frank E. X.Dance)的第二場演講,第二場演講於國父紀念館舉行,主題為「組織發言人制勝之道」,整場演講以英文進行,並有口傳系教授葉蓉慧、沈錦惠擔任口譯人員。整場演講,丹斯博士以其風趣的口吻,和觀眾互動,且使觀眾更了解傳播的內涵及諮商工作的內容。
首先,丹斯博士先給在場的人士做了一個問卷,這份問卷是丹斯博士在美國做企業管理顧問時,給予參加者所做的問卷,總共有12道題目,其中探討了我們對傳播方面的一些迷思,如伯恩斯坦博士提出一些有說服力的資料,顯示話最好要「說清楚講明白」,但丹斯博士則認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寧願話不要講的清楚明白,留一點想像空間比較好一點。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資訊和傳播本身,如果只光講究資訊本身,那和人類實際上傳播的東西,其實是有很大的差別。其中挑出來的有趣問題,手勢到底算非語言的溝通、還是語言的溝通呢?大部分的人會回答手勢是非語言的溝通,但其實大部分的手勢為語言溝通,只是以非語言的形式呈現,而它所詮釋的方式,則是以當地所使用的的語言形式來表現,就像丹斯博士在台北時,沒辦法了解台北人的行動或姿勢,因為他不了解這些姿勢代表友誼,還是有額外的意思。其次,語言是否關乎道德呢?如果我們要從一個人的外表,判斷他說的話有無道理或是否真誠,只有用語言直接講出來,才能知道他真正在想什麼,道德是來自真誠的溝通,語言如果不道德,那是因為我們撒謊。
接著,丹斯博士提到,公共演說和企業簡報雖然在情境上不同,但大部分公共演說的技巧都可以用在簡報上。要做一個成功的演說,除了全心投入,在任何情境裡面,要知道到哪裡去找對的資訊,在做任何溝通的時候,哪些部門負責什麼?哪些資料由哪個部門供應的,自己要能充分掌握好。並且要說之以理,因為人的時空情境隨時在變化。而演說最好的方式,則要找到新的觀眾。
最後,丹斯博士以其在實務界的經歷,說明諮商工作的好處與壞處,其好處在於:第一、測試理論在實務界中是否合宜。第二、可以體驗到不同的社會文化。第三、讓理論流入我們的社會,使其更加精進。第四、實質上的利益-使收入改善。其壞處在於:第一、設計完諮商課程後,可能公司就不會用你了!第二、領域不同所造成的鴻溝,造成彼此對話上的困難。第三、每個領域針對不同機構或場合,對視、聽覺的輔助要求不一樣,如Powerpoint、投影片….等。第四、實務界對白紙黑字的東西特別重視。第五、使用幽默感-通常學術界的東西為理論,所以,比較無聊呆板;但實務界為了要賺錢,所以,比較好玩一些。
在下一期電子報中,我們將會報導丹斯博士的第三場座談會「傳播教學在二十一世紀必須存在的理由:我看傳播教育的未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