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李宜貞採訪報導】
漫漫暑假,轉眼就過了。升大四的同學補習的補習、打工的打工,或是出國的出國,沒有幾個是完全「閒閒美黛子」的。有一群人,日子過的有點不一樣,在這段日子,頂著一半學生、一半上班族的尷尬身份,體驗實務操作的生活,他們就是暑假實習生。多數的新聞科系都有暑假實習的學分,不同於他們,口傳系的暑假實習是沒有學分的,多數的實習單位也不會有薪水。
實習名額從哪來?
實習的申請是在學期末的時候,由有意願的大三同學檢具三年成績到系辦登記。由於僧多粥少,不管是哪個實習單位,都要擠破頭才能爭取到機會。實習名額主要是由老師、系辦及畢業學長姐向各媒體爭取來的。據一媒體工作者Richard投稿傳學鬥的文章中指出,多數的傳播科系都是透過各種關係與各媒體協商實習事宜,有的是歷屆校友,有的是因為媒體主管在學校授課,更有的是因為系上老師的人情,種類不一。
今年系上所爭取到的的實習單位有台視、中視、華視、八大電視、MTV電視台、東森網路新聞部、台北之音、警廣、漢聲廣播電台、中廣、中國時報、優識公關公司、威肯公關公司…等,共計30個名額。
如何選擇
實習單位要的是什麼樣的實習生呢?系上的申請程序是以成績為標準,但是有些情況並不是這樣簡單。一位在公關公司實習的同學就說,她所任職的實習單位原本預期的人選,是在校有修實習長官選修課的同學;但是,在登記的過程中,並沒有人告訴她這種「遊戲規則」,讓她在實習初期,在公司內部顯得尷尬。她更建議,將來在登記申請的過程中,如果有這種相關的「遊戲規則」,能夠清楚告知有意願實習的同學。
另外,在申請的過程中,實習單位有時也會設下一些限制。像是今年的MTV台就只要求男實習生;或像是聯合報要求申請的實習生資格,必須要修畢多少新聞必修學分。這類規定在公告貼出時,就會寫的很清楚,將來希望能爭取實習機會的同學,要睜開眼看清楚,畢竟,同一梯次的登記只能填一家。
實習生活能學到什麼
實習生的生活看實習單位的規劃。有些單位有計劃的照顧、教育這些生手,有些單位即採放牛吃草的態度。一位在公關公司實習的文化大學學生認為,實習的生活並不如想像中的充實,多數的時間都只是處理公司的雜務,像是黏黏信封套、跑跑郵局,實在不瞭解實習的意義在那裡。但是,另外一位在台視實習的系上學生持相反的意見,她表示,實習單位從採訪、錄音到主播台等的實作,她覺得收穫良多,是一個很好的實務工作經驗。可見得,實習的生活究竟是充實或是無趣,真的是要碰點運氣了。
實習生活是不是充實,帶實習生的長官或記者影響也很大。Richard指出,實習記者應該有一個確切的認知,老記者與學校老師不同,沒有義務教實習生任何採訪技巧,更可能因為實習生而拖延繁重的採訪行程。多數的記者並不會因為多帶了一名實習生,薪水就會增加。而且線上記者除了每天的日常採訪,還有漏新聞和截稿的壓力,兵荒馬亂採訪過程中實在難以兼顧實習記者的生死。他說,如果能碰到一個熱心的記者,實習完記得寫張卡片感謝他;如果碰到比較冷漠的記者,就當作是一場社會歷練,畢竟老記者本來就沒有必要把看家本領教給實習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