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09

[專題]華語盃最佳辯士黃執中


記者詹依婷採訪/彭允葳整理報導
 

 

第六屆國際大專辯論賽於2003年9月26日在北京正式落幕,世新僅以1分敗於廣東省的中山大學,贏得亞軍。目前就讀世新口傳三年級的黃執中以優異表現獲得「最佳辯士」的殊榮。

在黃執中的辯論生涯裡,拿過許多最佳辯士。但他仍深深認為有團隊共同合作,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無論是在賽前的資料收集和架構,抑或比賽時的通力合作致使論點流暢,甚至賽後一切的成就與榮耀,都應是隊友們所共享的,因為單打獨鬥無法有如此耀眼的成績。

偏愛新加坡制辯論的黃執中認為,在和中山大學辯論的過程中最刺激的部分莫過於自由辯,那種你來我往的激烈辯論,可以看到辯手們的臨場反應與機智。尤其是新加坡制的題目通常都與價值觀有關,例如此次的冠亞賽的題目即是--「順境或逆境何者較有利於人的發展」,選手們可發揮的空間較大。台灣的辯論賽則採奧瑞岡制,題目性質較偏政策性,如:立委席次應否縮減等。

自高中起即參加過無數辯論賽的黃執中,據本報記者採訪問道:賽前是否會緊張及因應的辦法。黃執中說:已經沒有感覺了。儘管如此,黃執中從未對辯論倦怠過,連想放棄的一絲絲念頭都不曾有過。黃執中認為:一個辯手,如果對辯論產生倦怠感,通常有兩種可能:一是此人已達到最高境界,無所進步繼續拓展他的領域。二是此人遇到了無法掙脫的瓶頸,延滯不前。而此兩種狀況黃執中都未曾遇到過,對於辯論他依然熱情如火。

黃執中覺得辯論最大的魅力,莫過於有充足的機會和時間去善用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且由於競爭與壓力,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尤其是在於語言和修辭間的玩味、運用,更覺有趣。因著迷於語言的奧秘和文字的組合樂趣,致使黃執中毅然決然的自文化大學法律系轉學到世新口傳。未來黃執中希望能當一名老師,教育英才。努力實踐並堅持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