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怡君/世新報導】
相信許多人都知道,學校在本學期開設了許多新的學程及課程,例如產電學程和多元文化學程等,也有部份人已經開始修習這些學科。但也許,還有更多人不太了解這方面的資訊。
有鑒於近年來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趨勢,處理不同文化如何接觸、衝突及共融,是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尤其對於我們以傳播起家的世新大學的學生來說,是需要具備的。而對於以溝通見長的口傳系學生而言,更是一個需要充實的學問知識。
然而,什麼是「多元文化」?根據學校所提供的資料指出,多元文化的理念是以批判和反省為核心,而非僅是文化多樣性的並存。多元文化論在當前脈絡下提出來,就不單純只爲恢復與承認多元文化的並存,而是批判過往單一文化的優勢霸權。
多元文化學程的核心思想奠基於三個多文化論的基本批判視野:「差異」、「衝突」、「共存」。我們必須理解多元文化差異的塑造機構,以及蘊藏其中的緊張衝突,再而開啟一個差異且衝突如何共存之政治與倫理向度。因此,多元文化學程的教育導向一個「實踐文化」,也就是日常生活的實踐。
在課程設計上,它區分為核心課程(必修科目)和選修科目。學生需修習核心課程六學分,及選修課程八學分,方得領取證書。
核心課程(六學分)以「反思多元文化」(兩學分)、「多元文化分析」(兩學分)以及「文化實習」(兩學分)為基礎。其為多元文化學程的基礎必修課程,旨在傳遞此學程的基本理念。
選修課程(八學分)的設計邏輯則是利用兩個軸向的交錯,來涵蓋多元文化的豐富領域。第一個軸向是社會群體與分類的基本範疇,即性別-「性別與媒體再現」、「性別與消費」;族群與國族-「族群發展與認同」、「國際移民與多元文化」;階級-「階級與生活品味」、「生產勞動與認同」;以及年齡-「年齡與再現」、「年齡與文化」。第二個軸向是多元文化的重要議題或研究領域,例如媒體、再現、科技、空間、環境、工作、消費、宗教、教育、公共政策等。
那麼,我們該如何修習多文化學程?首先,「多元文化學程」開放給本校各系學生選課,各學系學士班(含二部)學生自修業第一學年起,就可以申請修讀「多元文化學程」,修業年限止於最後一年年第二學期,學生不能以學程未修完申請延畢。
再而,各系修習「多元文化學程」的學生,在修習「反思多元文化」與「多元文化分析」之後,可向通識中心提出申請。如果來不及申請,也可於修畢十四學分後,補行申請。但事先提出申請者,可享有此學程的優先選課權。
至於如何取得證書,則於學生修完「多元文化學程」至少十四學分,其中包含三門核心課程「反思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分析」、「文化實習」各二學分,其他八學分由此學程四學群中各選一門課程即可。而此學程學分,也可以抵免八學分通識課程,其餘六學分是否併入各學系規定的畢業最低總學分,則依各系規定辦理。
經過一番了解之後得知,此門學程不但豐富多元、設計精細,且爲因應國際化的潮流,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可培養知識經濟時代所需的反思實踐能力的人才。根據目前正在修習多元文化學程的口傳三乙謝孟倫同學表示,她當初想要修習此課程的原因,一方面是對此方面頗有興趣,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考研究所做準備。她認為,其實口傳系所學的範圍很廣,所以我們應多涉獵不同的知識。這不僅可以充實自己,還能在課程或生活上實際運用。尤其學校爲我們安排了這樣一個免費修習的好機會,我們何不多加利用!
最後,如果還想多了解此學程,可以詢問此學程聯絡人同時也是通識中心主任的羅曉南教授,或者直接到通識中心詢問。而關於詳細的課程內容介紹,將會在之後為各位做一系列的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