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已成立FB粉絲頁,請按「讚」支持:https://www.facebook.com/SCDEpaper ◎「Change Our 口傳」請將您的想法、看法甚至疑問傳至Email:scdepaper@gmail.com
2002/11/06
[專訪]專訪政治演講老師 廖文瑜-現任民視記者兼主持人
[2002/11/06 記者李長瀚採訪/黃奐臻 整理報導]
對口傳系的學生來說,成為新聞工作者是夢寐以求的事,然而我們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在媒體中的真實狀況是否能夠相輔相成?身為口傳人要如何在學校中儲備自己的「戰力」,為將來做個稱職的記者做準備?針對上述疑問,本期口傳電子報為大家專訪到系上大三政治演講的老師-廖文瑜,她目前也是民視政治組的記者,請她來談談她的工作經驗與想法。
前一陣子所發生的「薛凱子」事件,最後發展到只要有新聞就無所不挖的狀態,這和我們在新聞學所告訴我們的:報導應該要客觀、中立,有相當大的落差,對於這種狀況廖老師認為,在新聞相關科系中學到的是一套最高的指導原則及一種最佳狀態,然而現狀下台灣媒體的大環境是:新聞市場開放後,媒體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而政府也沒有一把明確的尺來規範,因此為了要搶最佳的收視率,便形成了大家現在所看到媒體惡性競爭下追求腥、羶、色的醜態;然而想要改變現 狀,就要看媒體的經營者是否有良心;新聞工作者是否能夠在下筆的同時,心中仍秉持著那套最高原則,然而每個媒體經營者和工作者都是媒體大環境下的螺絲釘,因此這需要所有媒體人的努力才做的到。
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聞工作者該如何才能有別於一窩蜂的現狀,做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廖老師表示媒體與政、企業關係密切,如何在新聞事件中秉持客觀的角度報導,實非易事,尤其記者之上還有決策者、經營者,他們有其立場和壓力,很多時候「不得不」忽略新聞的真實性,這是新聞大環境的悲哀與無力之處;當然你也可以自許有一天當自己坐上「高層」的位置時,仍然保有最初從事新聞工作的熱情和正義感,越多有使命感的新聞從業人員,才可能扭轉局勢。
在談及近兩個月來接觸口傳系同學的感覺,廖老師覺得還不錯,同學對於時事的新聞已經漸漸能有自己的意見與特別的看法,只是在這方面廖老師仍覺得同 學們必須要訓練出一套自己的邏輯思考來面對現況下千變萬化的新聞,因此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可努力。
最後,對於將來想要從事新聞工作的同學,廖老師建議同學在學校中要先找出自己的興趣,可能是司法、財經、醫療、政治……等,找到後再多吸收該領域的專業知識,畢竟現狀下媒體發展是分眾的,單單只有新聞方面的專業知識是不足以與其他人競爭的,尤其外語能力的加強對於邁入國際化的現在更是不可或缺,然而,儘管如此我們口傳系的學生也不用小看自己所學,廖老師認為口傳系中所學溝通的技巧,便是我們將來就業時可掌握的優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