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游偌琦 翁孝蓁 劉怡君 楊燦毓 黃怡君採訪/呂美雲 整理報導 】
前言:
台灣就要加入WTO,而面對未來全球化的競爭,大學生要競爭的對象也不再只是我們國內的學生,今日的業界多要朝向大陸前進,在未來和大陸學生的競爭也是在所難免。兩岸學生的差異到底在哪裡?而在這股潮流中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就此專題,我們採訪了系上的兩位老師-夏春祥老師、馬國光老師,經由老師的述說,給了我們很大的省思空間。
兩岸學生的特質
大陸
就大陸的大學生而言,夏老師表示,因為他們吃過苦,且現在大陸的經濟才剛在起飛,因此他們積極的想藉著努力讀書來改善目前生活,從中不經意的培養出積極的態度。他們會主動學習,也較容易適應環境,並積極學習利用,享受悠遊於知識中。大陸學生會將工作與知識做良好的結合,積極學一些東西,並將它運用,雖不一定用的恰當,但至少他們肯去嘗試。馬老師則認為,大陸因為還不算富有,所以年輕人急欲擴充自己的能量,沒有錢的能量,就只剩下知識,金錢能量跟知識能量,常常是對立的,因為有了太多的錢而輕視知識,在貧困的時候就重視知識,而在大陸圖書館都是座無虛席的,學生都充分運用。正因為這樣的生活背景,大陸大學生多有不錯的思辯訓練,當他們有機會看到更大的世界時,他們的學習效果一定會倍增。
台灣
台灣的大學生,早已被教育制約與僵化了,因為台灣的環境無形中使我們的視野縮小,台灣教育在乎紀律而忘了創意,而舒適的環境也使我們比較無法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台灣學生只看的到具體的眼前的事物,例如只求拿到文憑,卻看不到潛在的危機。我們不應爭長比短,應看對方的優點來讓我們學習,加入新的元素,不該一昧只追求流行,譬如哈日哈韓,而無學習,我們也可主動積極的去創造可對別的文化認識的方法。
造成兩岸學生差異的原因
環境因素
夏老師表示,大陸地方大因而不同文化的寬容性也大,視野因此更為遼闊。城市偏國際化,某些都市因曾被殖民而具有國際性格,例:東北城市、上海、福建。馬老師的意見是,我們的學習權益比他們更多更好,但我們並沒有好好的去運用這種權益,他們也在急起直追,北京圖書館的新館、上海新蓋的圖書館規模,都超過我們的中央圖書館。但就軟體制度而言,並沒有台灣靈活,我們資訊來源的取得比他們容易,我們的網路不受限制,他們受到政治的限制,網路上有些東西他們拿不到。再者大陸資源分配沒我們富足。台灣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環境。我們的學生出國旅遊交換學生的機會較多。但是他們的名校擁有比我們比例要高的專業講師,一生專職做研究的講師。對大陸學生而言,若就讀名校,家庭經濟負擔重,因此他們非常珍惜求學機會。大陸學生所擁有的錢不多,外來誘惑也少。自覺性高。年輕人急欲擴張能力,因為沒有錢,錢與知識常常是對比的。我們取得留學的資金比大陸要方便的太多了,他們到外面的是藉去廣增見識的機會並不多。我們中文的資源沒有大陸多。我們的傳播科系仍比大陸好,這是政治因素所造成的。當大陸一開放,他們的潛力是有爆炸性的。
政治因素
文化學術潛力豐厚,只是在政治運動的災難的裡暫時被掩埋,這些條件一但消失而開放,將會潛力無窮。大陸正持續開放,最近要開放資本家成為共產黨員。高級領導階層對學術的重視。
人口競爭
馬國光老師表示一胎化政策對大陸的未來造成非常重要的影響,一胎化使得傳統的倫理關係有了改變,每一個家庭子女教育的問題受到重視的程度超過以往,城區和鄉村的差距大,北京上海這種富庶大城市對兒女的培養和投資超乎我們所能想像。在大陸有些地方並沒有執行一胎化所以一胎化並不是全面的,但是一胎化的那一代小孩已經進入大學,傳統也因此開始改變,教育因此受到很大的重視。夏老師也認為大陸因人口眾多,學生競爭更為激烈,壓力更大。
教育制度、家庭教育
夏老師指出,大陸政府在教育資金運用上,全世界競爭的重點大學,與普通大學的區分已經很久了,而台灣的重點大學區分並不明顯。馬老師表示,台灣的學生若不出國留學,想有很強勁的世界性競爭力的機會並不大。大陸可聘請國外的優良教師,針對個別教師來付薪資。大陸名校可達世界級水準,因此大陸大學生畢業後,不太需要出國深造,只需留在國內做研究,另外,前往大陸的留學生數量也驚人。大陸翻譯人才非常完整,可以快速翻譯各種典籍。許多名校和全世界建立許多的橋樑,這些網路比我們要蓬勃,訪問學者也不斷。大陸名校入學制度,按照現有的學校裡面,哪個省哪個市學生的比例來分配名額的,對某些偏遠的地區來說名額很少,大都市的名額機會較多,人口密度高造成激烈的競爭,不表示因為名額多使得素質鬆弛,他們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但並無從有到富,他們對於改變自己的焦急,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變成高度開發國家中,開始鬆懈的一代,他們仍極力向前努力奔跑,這落差非常大。
台灣學生的優勢
夏老師認為台灣社會發展到一定成熟的地步,大部分的學生有一定的品味。例如選舉帶給我們民主觀念,我們潛藏著一些因子,有最基本的素養,卻沒有更進步,並因此自大,將使自己成為井底之蛙,要有自覺才能了解自己的優點。
口傳系的優勢
夏老師認為不要覺得口傳可以保證你學到什麼,要有積極的態度,口傳系提供學生的角色、學習的環境,但是我們也可主動向外取得更多的資源。語言是藝術,而藉著口傳系所給的東西,我們可以體驗更多,改變自己的行為及視野。優勢是存在於個人,只有以積極的態度去培養自己獨特的能力,這才是自己的優勢。雖然因為世新口傳系,是台灣第一所口傳系,而較容易因別人的好奇,而獲得工作機會,但是個人優勢不能保障團體優勢,團體優勢有待個人去證明,我們必須自我證明優勢。正因為世新口傳,為台灣第一所口傳系,所以有相對資源,有很多人願意合作,師資也相當年輕,系上的向心力強,老師和學生都共同關心本系,師資、系上讀書風氣和同學間的次文化都有蠻不錯的風氣。
對口傳人的建議
夏老師建議我們應意識到自己獨特特質,也需要自己去證明,而不是只靠前人的遺產,或老師們的作為來撐招牌。希望我們以口傳為榮,有一天口傳以我們為傲。最後夏老師特別叮嚀,在相互比較的過程中,最能夠改變自己的東西就是自我要求,自我要求嚴格的話,我們的所學都會有一定的程度。
馬老師則希望兩岸的學生,做良性的競爭,不要把對方看作敵人。能夠善用我們的資源,用功讀書思考,不要管太多的外務。建議我們有機會去大陸校園看一看。在大陸可以只以中文作研究沒有困難,但在台灣以中文作研究卻有很多的困難。台灣的學生應將英文學好,因為很多資源都是以原文書為主。
對於未來競爭,大學生應不斷增加本身的條件,將自己的視野擴大,對於兩岸的競爭也要抱持著互相學習、互相成長的態度,不應過於自滿及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