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02

[專訪]舍我文學獎散文組首獎- 黃執中

【 記者李長瀚採訪/黃奐臻整理報導 】
     
在本屆的舍我文學獎得獎名單上我們赫然發現口傳同學的蹤影,散文組第一名-談吃(口傳二乙黃執中),這次特別訪問到黃執中同學請他分享關於這次參賽動機、文章取材的來源和寫作能力的增進。

關於這次文學獎的參賽動機,黃執中表示是由於平日就有寫作的習慣,再加上同學的推薦與比賽高額的獎金,因此讓他有想投稿的動機。這次的參賽文章「談吃」黃執中說是取材於每天自己生活中吃的經驗與感想;能在這次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黃執中認為是由於他的文章寫作方式和一般文章的結構不太一樣,因此雖然文章中並沒有太華麗的文辭修飾,卻能獲得評審老師的親睞。

對許多人對口傳系的同學有「只會口語表達,不會寫作」的看法,黃執中表示雖然寫作和說話是不同的表達方式,在說話時我們可以有比較多的空間(包括了語言和非語言管道)來表達我們的意思且通常較模糊;而寫作則只有文字的管道,因此在文辭的修飾要更為精練,邏輯的概念與層次要更為清楚,因此黃執中認為如果我們能增進自己的寫作能力,在修辭學貨語言與邏輯這方面的課程多下點功夫,便能破除這個刻板印象。

然而對於要如何增進自己寫作的能力黃執中表示並沒有特別的秘訣,如之前說過要多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與了解不同的表達方式外,就是平日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多多閱讀他人的作品,對於自己的寫作能力是絕對有幫助的。

[專訪]講阿公的古、唱阿嬤的歌

【 記者李慧君採訪/黃奐臻整理報導】
  
        過去的時光難以再追回,兒時的童謠故事今日何在?是否還在你我的記憶裡依稀飄蕩,或是已隨時代的巨輪消逝在風中?
    每一則傳說故事,都隱藏著一個民族古老的的記憶,每一首樸實的歌曲,也同樣記錄著前人的風趣心情。阿公古早的故事,阿嬤輕亮的歌聲,都是我們最寶貴的的寶物。如果我們將這寶物遺忘掉,我們都無可避免的在這世紀與過去的傳統割裂,而我們的下一代也將永遠的失去它。
        身為世新人的你,或許對中文系所主辦的母語說唱比賽感到很陌生,因為這項活動至今才舉辦第二屆,但是對於口傳人來說,應該非常熟悉,因為母語說唱比賽第一、二屆的冠軍都是被口傳系抱走,而這次比賽中的歌唱組及故事組的冠軍都是由口傳系包辦,另外觀摩獎(原住民的母語)是由廣電系的同學抱走,由此可知口傳系不但在傳播界嶄露頭角,更在歌唱界大放光彩。
        什麼是「母語說唱比賽的活動」呢?顧名思義就是唱出自己本身的母語,其母語不僅限於閩南語,更包括客語、原住民的母語等,但主要以閩南語和客語為主。每年固定在上學期開學不久舉辦一次,目的是為了繼承漸漸失落的文化傳統,重現母語情境,以其融合傳統與本土的價值,主要分成兩個項目:故事組、歌謠組,表演的方式均為使用母語表達,而且內容必須為來自民間鄉土口述傳統而不是創新制的作品。所謂的創新制是指用R&BRAP的唱腔來唱「思想起」、「望春風」或其他民間歌謠,必須遵循傳統,也就是你阿嬤、阿公那時代怎麼唱法你就怎麼唱法,故事方面可以自己編故事,但最終要在五分鐘內結束,評分標準為你的流暢度、臺風的好壞,為了重現原景所使用的道具服裝,所用的詞彙是否很道地,像是有沒有使用諺語(例如七月半鴨→不知死活)而非純粹中翻台。評審人員方面,各個都是從事母語與文化工作的專家,例如謝明勳教授(河洛語故事)、何石松教授(客家語諺語)、曾子良教授(河洛語故事)、徐貴榮老師(客家語故事)。
        此活動的助理特派人員林靜美小姐表示,這項活動是教育部為了「提昇國語文基礎教育計劃-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本土的融合」而舉辦,為期四年,主要目的是為了提昇學生的國語文能力,因為一般大學生對國語文教育抱持著「營養學分」的錯誤觀念,認為自幼學習中文自今,早已了無新意,難引起高度的學習效果;國、高中時期的國語文總是受至於升學壓力的影響,學生們難以欣賞詩詞意境的優美之處,而現在的多元入學方案,國文試題為了遷就電腦閱卷,改採選擇題的方式,既限制學生的思辨空間,又消弱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成為國語文教育的瓶頸;更何況現在的小學生也已經開始提倡母語教學,所以加強學生們的國語文基礎教育是很重要的。
        另外這項計劃只有在世新大學舉辦,因為世新大學本來是以傳播業起家,為了能讓世新人晉身傳播界之後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或是口誤(像是「行頭」應唸「ㄒ一ㄥˊ」頭而非「ㄏㄤˊ」頭)而不自知,一經大眾媒體傳播,導致社會上充斥錯誤及低俗的語文,嚴重混淆是非,於是將這項計劃案交由世新大學中文系主辦,她也表示這項活動至少會辦四屆,若是成效很好還會繼續舉辦下去。
        關於母語說唱比賽宣傳的問題,林靜美也說,因為這是協辦的人員常在逢甲大學及世新大學兩邊跑,因此有一些行政上的困擾,一方面也因為剛舉辦不久,有很多事情尚未處理完成,因此在宣傳效果上是有點不好。參加的情況倒是有不少人,大部分都是口傳人來參加,而中文系系秘也說,口傳系很密切注意這項活動,連續兩次來踢館,都把冠軍抱走了。
        最後,林小姐說,中文系舉辦的活動不只母語歌唱大賽,還有一些古詩朗誦大賽,更有開班授課教你如何用台語朗誦詩詞,希望口傳系能多多參加這些活動,因為不但能提昇自己的語文方面的能力,更可以和口傳系教授課目相輔相成,例如和別人溝通時,運用一些優美詞句也比較容易說服別別人。

[活動]用你的口,傳達你的自信

記者黃鈺婷採訪/黃奐臻整理報導 
  
        四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口傳週,相較於去年一連串丹斯博士(Dr. Dance)的演講,口傳系學會這次所舉辦的活動和以往不太一樣。系主任黃鈴媚表示,原本她想邀請畢業於口傳系的學長姊回來演講,但是感到缺乏創新,於是想到以座談會方式呈現,然後再安排聽講者上台模擬面試。
        第一場座談邀請到news98的企製方詩偉學姊與游梓翔老師來擔任主考官,報名參加的同學非常踴躍。面試之後,方詩偉學姊提到眼睛直視著主考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代表自信與專業性,還有對這方面的資訊要充分了解,才可以應付主考官的問題,而且她發現每個人在短時間內無法發揮出個人特質,因此很難與其他競爭者分出高下;游梓翔老師也提到事先準備可以看出你的專業性,還有在使用字詞方面要適當,不宜太過直接,最後在結尾方面要特殊,讓主考官對自己印象深刻。
        第二場邀請到的是台灣電通資深企劃吳鄭賢學長與愛彼錶經銷經理王若蕾學姊,王學姊說公關的特質必須具備溝通及協調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清楚地表達訊息,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臨場反應更顯得重要,所以,邏輯思維必須清晰,才能進退應對得當,在增加自我推銷時可帶自己相關的作品,還有外文能力必須要有一定的程度以上,尤其是英文。因此,面試前必須先有所準備,才能從容不迫;吳學長說要從事廣告行業本身必須具有三種特質,第一:曾經要當過幹部,具有領導能力的經驗。第二:時間有彈性,無準時下班的作息。第三:會賭博,因為表示你有勇氣接受挑戰,有自我想法可以判定決策。只有上述這些條件還不夠,要表現出自己的特質及關心時事對生活週遭有何感觸,這樣才能看到你的思路是否清楚與感受想法的過程,所以,廣告業要求的是如何把你的想法呈現在現實社會,讓別人有同樣的感受,進而接受你的概念。
        第三場邀請到的是TVBS資深記者蔡佑吉學長及溫偉群老師,蔡佑吉學長提出幾點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眼神不能飄移;其次,內涵性不夠,顯得不夠專業,就算沒內容也要硬掰,要懂得運用資料;第三,面試要講適當的謊言,表現出自身的強烈企圖心;最後,面試時態度要從容不迫,說話要流暢要具體性,才能留給評審印象。溫偉群老師也提到面試時最重要的是要表現出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具有相當的自信心及專業性;其次是本身給評審一種很謙虛、配合度高、肯吃苦耐勞的態度。只要具備以上條件,相信面試這道關卡對你而言將是輕而易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