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22

[專訪]溫偉群老師-一探口傳究竟

記者游旻峻、賴翰黃奐臻整理報導 
  
        許多口傳新生或許都會懷疑,口傳所學除了溝通之外,事實上課程涵蓋的非常廣泛,是否會有所學不精的缺點,而對於身處於臺灣唯一系所的口傳人,具有哪些優勢?未來的方向又在哪裡?因此口傳電子報專訪到溫偉群老師,為各位同學一探口傳究竟。
溫老師指出課程涵蓋範圍寬廣並不是只有口傳,是許多傳播系所都存在的特性,而這也是一個優點,所學若非常專精也就相對狹窄,這也會造成出路單一化。而口傳雖廣但基本上在溝通、談判、演說辯論等方面卻是別系所望塵莫及的專業,且學生們可往自己的興趣發展,再藉由口傳技巧為自己加值。
接著記者們問到,世新的廣電、新聞這一方面的系所歷史悠久,在社會上赫赫有名,而口傳成立十年,相較於此,口傳有何優勢﹖溫老師表示,廣電新聞系所的確學到一些所謂技術,但是往往在新聞或廣播電視圈,能站到主播、主持人的位置,卻幾乎都是憑藉著口語傳播的技巧。
至於口語傳播在社會上並沒有直接對應的工作,這是否會造成畢業生面臨失業的問題﹖溫老師表示,太多的系所是沒有所謂的直接對應工作,例如文學院中的哲學系宗教系、理學院中的數學系化學系等等,有許多的系所都是如此,而如果唸大學的目的是確保有工作,那很多系所恐怕都要廢掉了!口傳雖無直接可對應的工作,但是所學與傳播息息相關,而商業界也需要具有溝通、演說、談判的能手,因此口傳的發展反而是無限寬廣的。
最後溫老師建議口傳人,首先外文能力是很重要的,不管是自身研究學問時有許多資料都是原文,而在職場上也有許多地方需要用到英文第二必須不斷吸收新知,包括閱讀報章雜誌、新聞時事論壇等,這是作為一個傳播學生的基本功夫,以提昇自己的競爭力。
 

[專訪]行行出狀元-口傳人談口傳行業

【 記者黃鈺婷採訪/黃奐臻整   理報導 】
   
延續上學期系週會的主題,於三月五日下午兩點十分舉行的系週會,再度以「行行出狀元-口傳人談口傳行業」為題,邀請到現任高雄市市議員趙天麟、國立台灣博物館推廣組解說員薛誼如、經濟日報採訪中心記者黃仁謙,以及年代新聞新聞部記者溫惠敏,在大禮堂向口傳人分享他們的經驗。

首先趙天麟針對他從口傳投入政治之路詳細的加以描述。他表示因為口傳的背景使他在政治之路上很吃香,尤其曾經因為談判方面的專才而被派遣到中國大陸,在談判桌上順利的達成任務。從學生時代就投入政治領域的趙天麟期許口傳人能認清自己的興趣,利用在學期間就要好好培養,為將來鋪路。

接下來,薛誼如則描述了她一度想投入教職不成,而意外的在博物館中找到自己一片天的過程。雖然看起來是完全不同的行業,然而口傳人可以利用在校期間曾經學習過的多種課程應付此種情形。薛誼如強調面對形形色色來博物館參觀的群眾,此時演講學所教的就可以派上用場,在分析聽眾之後,面對不同層級的聽眾,薛誼如會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最清晰的方法,讓來博物館參觀的民眾都可以有一定程度上的瞭解。

而黃仁謙也向口傳人分享他在大學四年的收穫以及之後對自身的影響。他說,在大學時代,口傳系教導他了如何在面對群眾時表達自己的能力,以自己在當兵的時候為例。有一個職缺,有一個人與他同時競爭,但在口傳系這四年的訓練之下,就如同之前所言,利用了過去所學到的知識與理論,將自己的能力完全表達出來讓長官們知道,進而獲得賞識,得到了這個職務。

最後溫慧敏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描繪出口傳人不只在各行各業都可以有出色的表現,最重要的是,口傳人一定都要培養出一股不服輸、不向惡劣環境低頭的勇氣。溫慧敏描述當初主管竟將她一個完全不懂報表等財經方面的新人,分配去採訪財經新聞,雖然又是一不同領域的挑戰,然而溫慧敏依然秉持一貫的熱誠,藉由每天閱讀大量的財經新聞,成為一個稱職的財經記者。

身為口傳人,由於沒有直接應對的職業,所以使得很多口傳人雖然人在口傳卻常常為了將來未知的出路焦急,然而,聽過這一次優秀系友的演講之後,能夠幫助更多對未來感到渺茫的口傳人,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專題]推甄專欄

【 記者李長瀚採訪/黃奐臻整理報導
  
       三月份,世新大學各系所展開推薦甄試入學的第二階段考試,而口傳系也舉行了第二階段的口試。這次的面試,將要在通過第一階段的三十八位考生中,錄取二十二位即將在今年九月入學的口傳新鮮人。
關於這次面試的內容,高分順利錄取,目前就讀台北市立大同高中的陳佩君同學表示,這次面試並不困難,所問的題目都是從自傳中延伸出來的,自我介紹、個人興趣的深入探討、簡單的英文面談……等,題目算是相當生活化,而藉由這次的面試,也讓她對整個口傳系,不管是同學、老師、風氣等各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次參加推甄面試的老師有黃鈴媚主任、江忠信老師、馬國光老師及沈錦惠老師。針對推甄的制度,沈錦惠老師表示,因為錄取二十二人的關係,是世新各科系推甄錄取人數中最多的,因此可能會給高中生一種很容易就可以考上的感覺。沈老師說,本來是希望能不滿額錄取,但礙於招生簡章上未加說明,所以才無法實行,這方面在明年應會附註不滿額錄取的相關規定。
對於透過推甄這個管道錄取的學生,有些老師指出,其實他們在往後的表現,有時是令人失望或是不及考試分發進來的學生的。關於這一點,沈老師則認為不可一併而論,每一屆的學生都有他們不同的特性,應該綜合學業成績及其他多方面的檢視,如果只用分數來評斷一個學生的表現,未免太過狹隘;然而,我們也不能忘記一個學生的本分是什麼?或許學生在成績上沒有展現出來,但是,透過考卷和各種方式,讓學生表現平時的努力,是老師們一直努力的地方。
對於這次來面試考生的整體印象,沈錦惠老師表示,很多同學在自傳上強調自己的口才很好,但是,何謂口才好?不是耍耍嘴上功夫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具備內涵及誠懇的態度,許多同學都對口語傳播只留於表達形式方面的認識而已。
對於日後想使用推甄方式進入口傳系的同學,沈老師希望考生能在面試時,將自己的內涵表達出來,但這不代表擁有很好說話技巧的學生就有絕對的優勢,口傳系要的不是一個能將一句話用20種不同方式表達出來的學生,而是一個態度誠懇、沉穩且具有內涵的學生,只要具備基本的表達能力即可。除此之外,能說流利的英文、擁有演講或辯論的經驗,並且將資料整理整齊,都有加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