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8

[專題] 血淚交織,口傳啦啦榮譽背後的付出

[2011/10/8 記者/尤柔玉、黃嘉柔 採訪報導]
啦啦隊一直是口傳系相當重視的榮譽,每年到了校運會,學校就會舉辦系啦啦隊的比賽,擁有十六年(依畢業年份計算)歷史的口傳系啦啦隊,到現在已傳承至第二十屆,並於今年四月份創下了歷年來第二次四連霸的佳績,教練指出,口傳系啦在比賽開辦的第二年(1997年)開始奪冠,然而在啦啦隊榮譽的背後,卻有一趟艱辛的路程,包括訓練、佔場地以及資金不足的危機。




每年寒假結束,就是訓練的開始,學長姐兼任小教練,教導啦啦隊的基礎,學長姐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就是為了讓學弟妹有好的表現。學弟妹忍痛拉筋外,還要跑操場十圈,舞蹈與特技練習後的肌耐力訓練,更是讓學弟妹痛苦不堪,,而這些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隊員在比賽的過程中,能夠快速恢復呼吸心跳,培養足夠的體力去應付比賽的流程。
為了讓學弟妹能夠把重心放在比賽上,學長姐包辦了所有的準備項目,學長表示,有時還必須同時派出好幾組人馬,在中正紀念堂與蚊子共枕眠也是常有的事,如此辛苦,就是為了確保有場地可以練習。此外,也須常常與教練開會討論比賽的內容,今年精美的鸚鵡道具,就是學長姐在系學會過夜,好幾天沒睡覺下的產物,在教練嚴格的要求下,有時得重新製作,甚至貼錢來做。
系啦啦隊比賽,學校以及系學會都會補助,但學校補助有限,資金來源還是得靠系學會,據了解,部分金額會來自上一屆留給下一屆的系費餘額,然而資金不足還是很有可能的。在預算範圍內,被教練退回的道具就已經用掉資金一大半,再重做的資金其實是不足的,且上一屆沒用完的材料,系學會希望把材料用完,不要浪費,所以無法再向系學會申請更多的金額,在這樣的情況下,學長姐只能貼錢了。
有人質疑,啦啦隊獲獎的獎金為何不補助,隊員表示,為回饋辛苦帶領學弟妹的教練及學長姐們,往年啦啦隊都會將比賽所獲得的獎金,全數使用在賽後的啦啦遊上,與學長姐聯絡感情之外,這也是口傳系能夠如此團結的原因。也有人對自己繳的系費到底補助多少感到疑問,學姐表示,啦啦隊的經費與系費是兩個不同的項目,彼此互不交疊,但在系費補助的上限之內,會給予最大的幫助,至於超出的預算,只能自行吸收。其實大部份的費用,都是使用在那些精美的道具上,某部分的支出還是會由隊員支付。
口傳啦啦隊一直以來都很被看好,但很少人會知道他們用多少苦換來的,尤其是金錢部份,由於沒機會說明,造成大家很多的誤會,他們保證有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只是仍有不足。努力成就了啦啦隊,一屆傳一屆,使口傳系更團結,期待口傳啦啦的不敗精神能繼續傳承下去,也希望學弟妹能夠參加啦啦隊,與學長姐共創更多美好的回憶,無論再怎麼苦、再怎麼累,都能夠堅持不放棄,這就是口傳啦啦的連霸氣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