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d Edition)

相信許多人都對於新老師的身家背景都相當的好奇,讓電子報帶著大家,一起揭開此次專訪人物 ─ 「李佩霖」老師的神秘面紗。
過去曾經就讀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的佩霖老師,從美國俄亥俄州保林格林州立大學拿到傳播學博士之後,回台後曾在高雄的文藻外語學院英文系任教。最後因為自己對於口語傳播相關的學術堅持以及剛好看到系上徵才資訊,再加上老師優秀的背景,馬上就被錄取為口語傳播學系的師資陣容之一,也讓口語傳播學系的「傳承」的傳統,多增添了一枚生力軍,李佩霖老師是繼李佩雯老師之後,第二位從系上畢業後,學成歸國且回到口傳系擔任老師的新成員。
當老師開始回憶起過去,從屏東出身的她,曾被母親寄望往音樂家之路發展,因此從小便開始學習鋼琴及參加多種才藝課程;老師曾經跟隨著當時相當具有知名度的大提琴家李天慧老師學習大提琴,也曾加入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之父─馬孝駿博士的兒童樂團學習小提琴。此時的佩霖老師,是學業與才藝並進;此外,佩霖老師從小就愛看書,但並不喜歡讀「教科書」,她強調,她寧願把教科書擺在一旁,然後看一整天自己有興趣的書而不覺得累。
老師在小學畢業之時,因為對舞蹈的喜愛遠勝於音樂,因此參加了當地國中舞蹈班的徵選,順利的進入舞蹈班之後ㄧ心想朝舞蹈專業發展,卻與父母「不想學音樂就要顧好學業」的要求扞格不入。老師提到此時的她剛好處在叛逆時期,所以用課業的頹廢來做為抵抗父母的武器,也因此她在國中的成績,可謂是慘不忍睹。
在父母的壓力下放棄舞蹈夢想後,老師自信有能力應付台灣的填鴨式教育,到了國三,在參加高中聯考之前,她只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準備就考進屏東女中;老師強調,她雖抵抗體制,卻能及時的穩得住學業,這也算是一種運氣!高中畢業之後,佩霖老師在當時參加了第二屆的大學推薦甄試,當時的她,則早已立定目標 ─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最後,也順利的進入了世新口傳系的大家庭。
離鄉背井的她,獨身來到台北,想到過去曾聽說:「大學(University)」就是「由你玩四年」,青春無敵、充滿熱血的佩霖老師,當然也沒有放過這一生只有一次的難得機會,奮力的玩。訪問到此時,佩霖老師語重心長的說:「在遇到她的『轉捩點』之前,學業雖然還勉強說得過去,但大學前半段,的確是玩樂重於學業。」
老師說的「轉捩點」,則是在她大三下學期的某一個早上,她原本已經跟同學決定好要翹課,當時間已經過了第一節課後,她依舊躺在床上想著這一整天該如何打發,吃、喝、玩、樂?忽然間,她念頭一轉,開始想著我以後到底要幹嘛?未來在哪裡?這兩個問題點醒了她。於是乎,從那一天下午,她就開始乖乖去學校上課。
此時的她,了解到她在大學已經玩了兩年多,最後的大三、大四,是該為自己的未來好好打算。開始行動之後,佩霖老師收起了「玩心」,,除了汲汲於學校的課業之外,也開始關注出國學習語言及留學的各項準備工作,並在大學畢業之後申請赴美就讀。
在美國的求學期間,先後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在美國整整七年,老師表示,她相當適應當地的生活與教育環境,除了最初在語言上有些許困難之外,其他一切對她而言都是美好的回憶。老師說:「在美國,他們在意你的想法且尊重你的思維。在這裡,你可以和他人的意見不同,只要你能說出道理。你也可以質疑一切,包括台上的老師,不過還是要有禮貌囉!」
在將近七年的求學旅途正將結束之時,老師決定回到台灣並延續學術之路,最初為了顧及家庭,於是選擇在離屏東較近的高雄文藻外語學院任教,但其後又為了學術的專業性以及未來展望,決定回到以傳播聞名的母校─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最後,老師以自身經驗勉勵我們:「『玩』不是不好,『玩』很重要,但要有限度與懂得節制。在大學裡,學生可以從老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除了課程的專業、待人接物外,最重要的還是道德修為和學術專業的『深度』。」
雖然佩霖老師在訪談過程當中,回應起這些問題看似輕鬆,但背後則有許多不為人知的付出,用以彌補過往的玩樂。她說:「學業、玩樂、實習或打工都應該顧及,但不應該失焦或偏重,大學四年中要學習做好時間管理,不應該白白浪費時光。台灣的大學學費相較於許多他國家而言便宜許多,因此既然進了學校,就更應該要有所收穫,而這些收穫,都將成為生命中的『珍寶』。」
其實是第三位!
回覆刪除還有立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