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6

七天「舌」戰「辯」出贏家

記者邱瑋庭報導

 由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主辦的「第三屆亞太大專華語辯論公開賽」,於七月七日在管理學院的國際會議廳展開,來自國內外的辯論好手齊聚一堂,參與這場辯論圈的年度盛事,在為期七天的賽程中切磋學習,為辯論的思考上擦出精彩的火花。

 比賽的隊伍,分別由政治大學、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馬來亞大學、東吳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上海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馬六甲多媒體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澳門大學、世新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大學共十六支隊伍組成,在簡單的開幕儀式後,展開一連串的「口舌之戰」。

 此次的比賽採行「奧瑞岡」賽制,不同於「兩岸盃」賽制中,節奏緊湊的自由辯論,藉著質詢與答辯的環節,強調正反雙方對辯題的反覆對辯及交鋒。此外,政策、價值與事實性命題,也考驗著辯手們對辯題抽絲剝繭的概念釐清。

 世新大學首戰對壘的,是來自於香港的浸會大學,雙方辯題為:「美麗是福/禍不是禍/福」。持正方的世新大學,以美的「本質」探討人類追求的理想不僅止於實用的事物,更重視美感的享受,指出人之所以異於動物,在於對美感的高層次追求。而反方的香港浸會大學,以美麗是「中性」立場,反駁正方不能以本質斷定福禍,認為整型風潮的「趨勢論」,左右了現代人對美麗的判斷,反而扭曲了社會的價值觀。

 評審認為正方雙方都沒有正面針對美麗下一個完整的定義,正方無法藉本質論體現美麗,解釋人類和動物的不同,反方也無法用實際例子,來證明追求美的趨勢和禍害之間的關聯。最後世新大學拿下初賽的勝利,三辯的新聞二甲羅芋宙,更拿下了單場最佳辯士。

 為了促使辯論的互動與了解,主辦單位特別舉行了一場辯論座談會──『台灣的校園辯論圈』,邀請自學生時代接觸辯論的游梓翔老師、楊迺仁老師、賈培德先生、黃執中先生、林正疆先生暢談學生時代的辯論及想法。林正疆先生幽默的述說高中時代,對辯論的的熱愛與堅持,在笑聲的互動對話中,投射出今日辯論成就的他們,對成就的付出與努力。

 激烈的競爭與淘汰,為期七天的比賽,由新加坡國立大學角逐馬來亞大學,於十四日進行總決賽,辯題為:「保護智慧財產權有/不利社會進步」,經過雙方激烈精彩的交鋒和對辯,在短時間資料的蒐集準確度及政策性命題的說服難易度,最後由馬來亞大學脫穎而出,成為今年亞太盃的最後贏家,馬來亞大學的黃聰涵拿下第三屆亞太盃最佳辯士。

 閉幕儀式上,攝影機的閃光燈,不斷地打在上台領取參賽證書的十六支參賽代表身上,雖敗猶榮的臉龐露出一抹微笑。第三屆華大專華語辯論公開賽,不僅肯定辯手們在辯論上的表現,更是促進華語共榮的象徵,目送著參賽隊伍返國,我們期望明年再相聚,再次激盪出精彩的辯論火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