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已成立FB粉絲頁,請按「讚」支持:https://www.facebook.com/SCDEpaper ◎「Change Our 口傳」請將您的想法、看法甚至疑問傳至Email:scdepaper@gmail.com
2002/08/06
[宣傳]口傳人必經之路-實習天堂
[2002/08/06 記者吳多邦採訪/呂美雲 整理報導]
每年的暑假,對於大三升大四的口傳人們來說是個重要的時刻,因為這是他們四年中難得的實習機會,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周~八周不等,但對於自身的經驗累積來說不啻為一個大大的幫助。
接受訪問的張家齊同學,便在民視節目部實習,他表示,每到下學期的開始,口傳系辦就會針對大三同學發出暑期實習的問卷調查,詢問同學們想去的實習單位,於是系辦在將資料匯集收齊之後,便開始詢問該單位是否能夠提供實習機會,最後則是實習單位以及名額的公佈。
今年口傳人嚮往實習的地點前五名為中國時報、台北之音、TVBS、東森電視、飛碟電台,但是通常能夠提供實習的機會的單位不多,約略十餘個,而實習名額亦不多。每一單位通常都是1~2名,參加實習的總名額也不過20名上下,可是往往有意願實習的同學又為數眾多,於是造成了“僧多粥少”的情形。
口傳系助教對此表示,因為每一年暑假的實習機會並不只有本系在申請,因此實習單位往往都能夠提供的名額不多,於是在提出申請同學人數超過該單位所需人數時,通常用大一到大三的成績來篩選。但對於某些單位來說,除了成績好以外,他們還希望來實習的學生有一些別的經歷,於是也會開出一些特別的條件,系辦也會另外公佈在口傳系公告欄上,以達到傳達的效果。在三立節目部實習的羅舜怡同學也提到這個問題,顯示口傳人平時除了增加生活經驗外,同時也要兼顧課業,以免在比較成績來篩選名額時,成為“失格”的那一位。
除了實習之外,藉由實習所獲得的經驗也是相當重要,羅舜怡同學提到,平時在學校所習得的大部份都是理論,較缺乏實務面,於是利用實習的機會去了解平時不易去觸及的面向,以及利用這機會來了解業界的現況和工作情形,避免在未來投入職場時,有太大的不適應而讓自己的能力打了折扣,例如在實習的節目『用心看台灣』初期製作時,需要和當地的政府機關,或者是民眾詢問是否有什麼有名的人、事、物,來讓製作單位採訪,在這詢問的過程中,就有點像“質化研究”,如何設計問題來讓自己在與對方的談話中得到需要的資訊,這就是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最好例證。
在參與程度上來說,張家齊同學指出,每一個單位有不同的行事準則,就他自己的實習單位來說,是待在同一部門來學習的,而有一些同學實習的單位是每一周都待在不同部門,兩者相較之下,前者參與程度勢必會比後者來得深,於是自己比較能夠深入地了解以及參與該部門的實際運作,另一位同學就只能以較“走馬看花”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了。
最後,張家齊和羅舜怡同學都說到,實習是一個增加自己對傳播產業了解以及參與的好機會,不僅是增廣見聞,同時是累積人脈。所以,如果有這個機會去參加,希望各位都要好好把握,相信該次的接觸將會給未來想加入傳播業界的人相信程度的幫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