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8/06

[專訪] 葉蓉慧老師看國內外教育界


 【記者徐培芬採訪報導/李瑾文整理 】

此次的老師專訪對象為系上的專任教授-葉蓉慧老師,為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的傳播博士,其學術專長為跨文化溝通、異文化人際互動、社群溝通、言談分析與民族人種誌。     

一、任教之動機
葉老師在國外留學多年,是什麼樣的動機促使老師想回國來教書呢?老師表示,其實當初在國外唸書只是一段求學過程,並沒有打算長期的定居。畢竟台灣才是自己最熟悉的環境,又有此難得的機會,所以決定回台任教。
二、國內外學習環境之差別
長期在國外接受專業教育,老師表示就國內的學習環境而言,通常是老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而學生也比較被動的等待一個標準答案,相反地,國外的教學模式是注重學生的創意性、啟發性和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在與師長的互動過程中(如:作業和考試)共同激發出具創意的想法和觀念。且葉老師本身是屬於思考層面比較深的學生,所以比較能適應國外的學習環境。

三、就大眾傳播相關科系而言,國內外有何異同
老師覺得大致上是相似的。但是國內的大學課程是比較重實務面,而國外大學的教學方式提供學生兩種方向,一是往學術界繼續深造,亦或是先進入實務界中吸取工作經驗,之後再回學校研究所進修,而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職業訓練所,花四年的時間為某種特定的職業而做訓練。

四、造成國內外教學環境差別之原因
老師認為社會型態的不同是主因。在我們集體主義的社會裡面通常是有很多既定的規則和規範,以便於集中化管理。但是在國外是強調每個人都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尊重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藉由大家的智慧和經驗發展出一個社會。

五、採取多元化入學方案,會使台灣在未來的教學走向與國外一致嗎?
 雖然台灣目前效仿國外的入學方式,增加了多元化的入學管道(如推薦甄試和申請入學),但是當學生考進學校後的管理方式卻不一樣。如國外通常是入學從寬,畢業從嚴,然而台灣是入學從寬,畢業不見得從嚴。因此,在數量上或許能大幅增加,但在質量上卻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如此便無法提升畢業學生整體的素質。

六、建議
 老師認為培養第二專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口傳系上所開的課程包羅萬象,因此在如此多元的課程裡,必須找到屬於自己最能發揮和最有興趣的地方,合著第二專長,來漸漸拓展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和專業,讓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人。
 若有任何問題可以用以下方式與老師連繫: E-Mail:jhyeh@cc.shu.edu.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