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07

[專訪]專訪蔡祐吉學長


[2002/10/07 記者王紀友採訪報導]   
 
從小,對很多人來說,當記者是個長大後的目標。然而,有多少人能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堅持自己當初的腳步?或許有些人半途而廢,但是對於現在擔任TVBS政治新聞組的文字記者蔡祐吉來說,做個記者,而且是能去採訪自己所熱愛的新聞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了!
 
蔡祐吉是口傳系第一屆的畢業生。他表示,在大學時期,為了實現當記者的夢想,他參加了學校的立報,之後又在大成報與慈濟電視台實習。畢業後,隨即進入中天電視台,後來又轉戰到TVBS。中間的過程對他而言算是一帆風順,這當然也要歸功於平時不斷的努力和充實自己在政治方面的知識有關。蔡祐吉也指出,要做一位出色的記者,除了上述的自我充實外,更要對時事有充分的了解,如此才能成為稱職且專業的記者。


談到口傳系所學的方面和記者有什麼關聯與幫助時?蔡祐吉指出,口傳系著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相處,而採訪新聞正需要這方面的技巧。他同時也認為,口傳系的學弟妹,尤其是大三、大四,面對高失業率的今天,更應該找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興趣,不管是體育、政治、心理、科技……等方面,然後作深入的研究。至於很多大一新生常會對是否要修其他輔系和雙主修感到困惑時,他表示,能有修輔系和雙主修的機會就要盡量爭取,但沒有輔系和雙主修的學弟妹也不用過於緊張,畢竟,有時候做事的能力和文憑之間不一定成正比,「有一顆肯學習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宣傳]暑期實習甘苦談─報紙、雜誌、公關公司篇


[2007/10/07 記者吳思穎採訪/黃奐臻整理報導]


在前一期中,我們分享了關於電視台與廣播電台的實習經驗,最後我們將來了解報紙、雜誌、公關公司實習同學的心聲,一窺平面媒體的作業過程。


報紙


你對報社記者的生活瞭解有多少?相信只有做過的人才會知道。聯合報和中國時報可以說是報業市場上的兩大主流,而這次三位實習的同學,雖然都不是在同一個報社或部門實習,但「很辛苦」卻是她們異口同聲的心得。


在報社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工作環境中實習,和時間賽跑的壓力,以及同業間的競爭當然不會缺席,在中國時報實習的蘇珊玄同學表示,每一則新聞的形成,有時竟然是透過手機簡訊來傳達,想不到吧!更特別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和意想不到的事卻是交織成新聞的關鍵。或許正因為這些都不是書本所能給予的,所以只有不停的吸收新資訊才是成為報業人的第一步。


公關公司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不可缺少的橋樑,對於這次四位在優識公關公司與威肯公關公司實習的同學來說,印象更是深刻。要怎麼說話;要說什麼話,每一句話對於從事公關事業的人來說都是一個考驗。不論是戴光廷同學在實習過程中所面臨到的文化語言隔閡;或是吳怡伶同學所體驗到的「辦公室文化」和「學校生活」的衝突,相信公關公司之所以存在的目的,為的就是在解決「差異」,雖然是一句這麼簡單的話,但是其間所經歷的一切是很不簡單的喔!


雜誌


如果你想要知道最新的流行資訊統整,雜誌是不二的選擇,根據林筱珮同學在「Taipei Walker」的實習經驗透露,採訪的過程大都是備受禮遇,基於「受人點滴,報以湧泉」的道理,要做到寫出一篇優秀的稿子,可就要費一些腦筋了。這也是實習中最大的學習與收穫。


相信在選擇實習的工作環境時,不是只是這次接受訪問的同學,甚至包括你我,都會因為好奇和嘗鮮的心態,或以自己本身的興趣和未來志向發展,做為優先的考慮。在訪問這些同學的同時,除了「辛苦」之外,發現大家竟然不約而同地說出一模一樣的實習心得,也是最大的收穫-人際關係的培養。不管你從事那一種行業,相信都與人脫不了關係,如何培養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進入社會前不可不修的一門重要課程,這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這是實習同學給大家的忠告。


經由這次的實習經驗,在職場上大拚一個月的同學,有些真心的建議要送給大家。


首先,「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所謂「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工作,在做任何的工作之前;都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實力的累積,在做的過程當中,要真的用心去做去感受,最重要的是,要有「持之以恆」的耐心和包容力。


相信在吸收以上這些建議後,對於實習躍躍欲試的其他同學,也能更加有信心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了。

[專訪]口傳新鮮師(二)-專訪胡紹嘉老師

[2002/10/07 記者黃怡君採訪黃奐臻整理報導]  

在第上一期的電子報中,我們為大家專訪到口傳系新增的兩位專任講師之一的溫偉群老師,現在緊接著要為大家介紹的則是另一位口傳新鮮師-胡紹嘉老師。

談及學經歷背景,胡紹嘉老師表示,在五專時,他所念的是理工方面的科系。然而,由於從小就對詩詞及其他文學創作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再加上對人際傳播也興致勃勃,所以,當兵之後,選擇進入文化大學新聞系就讀,進而在大三那年以同等學歷考取了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而後一直念到博士班畢業。因此,其實胡老師大學並沒有畢業。

在問及博士研究所學成後為何不就業,而選擇擔任教職,胡紹嘉老師表示,當初之所以選擇攻讀博士學位,就是因為喜歡較為理論性的研究,再加上,每家報社的風格和特性都不同,而那樣的環境或許會使他對新聞的感覺變質,因此,他不想進入那樣的職場。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進入世新口傳系任教,胡紹嘉老師表示,其實在博士班的第一年,他曾在空中大學教過書,第三年的時候,他也曾在本校的公傳系擔任講師,所以世新對他而言,並不會很陌生,而系上的夏春祥老師又是他大學時的學長,因此,在研究所畢業之前,他就已經來世新大學應徵了!當時胡老師來應徵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系所(如公傳、社心……等)都在招收新老師,但由於他的所學與口語傳播有相關性,所以他選擇進入口語傳播學系任教。胡老師並表示,之前在面試的時候,游梓翔老師還曾詢問他履歷表上的學歷,是不是專門為了口語傳播學系而寫的呢。

接下來,談及對教學的期望,胡紹嘉老師指出,他希望自己能永遠充滿教學的熱忱,並且不斷求進步,然而,他並沒有非要自己成為什麼樣類型的老師不可,因為老師不是演員,他不想刻意在台上扮演什麼樣類型的老師,一切順其自然,該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做自己就好了。在教學風格方面,胡老師表示,他的教學風格應該由其他人來判定,但原則上他非常樂意與學生們進行互動,只是人總是要有自己的空間,而且他也不太能接受和學生像哥兒們一樣的相處模式,還是要留一點師生的距離比較好。至於學生們所關心「會不會當人」的問題,胡老師說,他不會一定非當人不可,但比較著重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

最後,問及對口傳系學生的印象及期望,胡紹嘉老師表示,他對於口傳系學生該是什麼樣子,並沒有任何刻板印象,就他目前接觸過的學生來說,大抵上與他心裡所想的差不多,學生們都十分活潑。至於期望,他表示,希望還在學的學生能把握現在及將來能上的課程,好好用心學習;對於即將畢業的學生,則希望他們在畢業後仍能不斷追求學問,不要給自己設限,永遠都要保持空間與彈性去學習。